当前位置首页
>资讯中心>工作动态
【专家服务团风采】高区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团把电商直播间开进村子里


发布日期: 2024-08-09 17: 20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威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字号:[ ]


近年来,初村镇投资2.8亿元引进了五十一号农场、蓝呱呱科技、广植农业等9个规模500亩以上的农业项目,打造了“黄胖子”苹果、蓝呱呱红薯、卧龙蜂蜜、鹏源烤鸡蛋等10余种特色农产品。为加快拓宽农产品销路,初村镇建起集产品信息供求、产品展示、直播销售、售后服务于一体的乡村振兴电商基地。随着电商经济深入推进,农村老龄化严重,懂电商、会经营的人才短缺问题逐渐凸显。

为快速有效解决这一难题,初村镇与威海职业学院开展合作,推行“政府+高校+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五位一体”共富模式,威海职业学院教育学院副院长刘晓佳领衔的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团带领着多名经验丰富的学生一起组建团队进驻了基地,引进淘宝、直播电商和产品供应链等资源,通过线下包装、线上运营,助力特色农产品销售。

“为了助力企业和农户做好苹果季的线上销售,通过走访调研,我们重点选择了五十一号农场和青旺科技两家苹果种植规模较大的企业进行扶持,承接了两家企业的电商运营项目。”刘晓佳不光说在嘴上,更是行动在路上。“经我们牵线,去年仅五十一号农场和威海职业学院等电商团队合作,便增加了150多万元的线上销售额。”

在实践中刘晓佳及团队总结了“三入三出”的运行模式。基地的运转首先需要“有订单”,所以初期采用“引入外部资源,带出销量”的模式,遴选有竞争力的产品,通过各大电商平台、达人带货等方式,产生首批订单,让基地有业务再运行,再通过业务聚集人,建立一个实用、好用、服务于镇村的电商基地。有了基础业务之后,就要开始推进业务快速增长,着手培养自己的团队,采用“引入高水平人才,带出团队”的模式,招募初村镇本地新农人,通过帮扶帮带,直接实战孵化自己的电商创业项目。目前,基地已经进入正常运转阶段,为了让基地持续有“活力”,需要“引入市场机制,创出品牌”,让产品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完善、不断优化。服务团先后走访重点农企12家,达成扶持意向7家;开展重点农企电商专题培训3场、新农人电商专题培训6场;策划乡村旅游大型推广直播活动2场、农产品销售直播30余场;指导电商基地联合高校开展实践活动20余场。

佃里院村是初村镇南部片区的中心村,是高区健康文旅样板片区着力打造的示范点。刘晓佳带领服务团结合村里资源禀赋的特点,重点开展农产品品牌推广和乡村旅游规划。以苹果为代表,扶持重点企业、种植户,带动本村苹果种植和销售,为企业搭建电商平台店铺3个,开展平台营销、直播带货等多种形式的线上销售,累计实现农产品线上销售金额达80余万元。同时,服务团根据佃里院村的特点,以“美丽乡村”乡村游为核心,以青旺生态园为中心点,规划设计旅游线路,融入文化建设、品牌农产品打造等,建设佃里院梦回田园驿站等乡村旅游新景点。通过开展线上短视频引流、直播、团购等形式对佃里院村进行推广,截至目前,线上观看人次达40多万,引流到线下近万人。

为拓宽专家服务乡村途径,威海市积极争取“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团”省级试点工作,成为全省首批试点地市之一。为充分发挥好专家服务团服务基层的实效性,市人社局聚焦基层产业发展和社会建设技术需要,以“供需对接、双向选择、项目带动”为原则,按照“组建1支团队”“确定1家服务对象”“攻关1个课题”的“3个1”工作思路,印发《威海市“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团”建设实施方案》,结合各区市产业基础和发展方向,组建18支96人的威海市“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团”队伍,为乡村振兴一线输入“头部人才”。服务团成员包括获得省市人才称号的专家学者、博士、高校教授等,针对制约基层特色产业发展关键瓶颈技术问题,强化对口帮扶与技术指导,有效推动了现代农业农村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