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全省工伤预防现场推进会暨工伤保险工作座谈会在我市召开 ——我市两项工伤工作经验被全省推广 |
||||
|
||||
|
||||
12月14日至15日,全省工伤预防现场推进会暨工伤保险工作座谈会在我市召开。会议总结了今年以来全省工伤保险工作情况,交流各地经验做法,分析当前形势,安排部署明年重点工作。会议期间,我市工伤预防线上服务系统和工伤智能一体化服务平台在全省推广。与会成员还共同观摩了天润工业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和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康复中心、医保工伤结算窗口,实地了解我市工伤预防工作进展情况。 12月14日,与会成员来到天润工业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实地考察,感受我市在工伤预防方面的先进做法。 “在市人社局的指导下,公司对生产环节的安全系数进行了进一步提升。对存在安全隐患的操作设施一起分析原因,现场查看提出改造建议,防止和消除机器或工具的不安全状态。另外,除我市定期开展的工伤预防知识宣传、讲座、培训班外,员工还可以登录威海市工伤预防线上服务系统,自主学习相关生产安全知识。” 天润工业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威海市工伤预防线上服务系统由线上展馆、测试系统、积分系统、数据库系统四大板块构成,集宣传、培训、展示、互动、考核等功能为一体,解决了传统线下宣传培训模式受制于时间、空间、成本的短板,参保职工动动手指即可接受培训。另外,威海市工伤预防线上服务系统还与社保系统互通,用户需实名注册并通过审核。系统通过对线上浏览量、培训量、测试量及积分排名等数据进行抓取整理,挖掘出参保人群对工伤预防的了解程度及兴趣方向,分析出具体企业的执行效果、培训质量,为工伤预防工作的开展方向提供数据参考。今年以来,通过工伤预防线上服务系统参加培训人数达2.1万人次,工伤事故发生率降低了2.4%。 在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与会人员现场观摩了工伤智能一体化服务平台的运行情况,参观了康复中心,并体验了医保工伤结算窗口的工作流程。 为了给办事人员提供更方便、高效的服务,市社保中心借助“威海人社发布”微信公众号、威海市工伤预防线上服务系统等线上平台开发了“工伤智能一体化服务平台”,全面打造预防、申报、认定、结算、鉴定、拨付等全程一体化服务模式。通过数据的共享、交换、识别和分析,推动工伤服务模式智能化转型,实现了工伤经办由“分散独立”变为“一体串联”,工伤认定由“出院后置”变为“住院前置”、工伤待遇由“被动拨付”变为“免申即付”,目前,该平台正在文登区试点运行。 2020年以来,我市积极完善落实工伤预防、工伤补偿、工伤康复“三位一体”的工伤保险制度体系,全力推进参保扩面工作,坚守基金安全的底线红线,努力破解企业和群众办事的堵点难点问题。同时,全力构建工伤保险精致服务“零缺位”、线上服务“零跑腿”、上门服务“零延迟”、高效服务“零等待”、安全运行“零风险”的“五个零”工作体系,坚持数据赋能,在全省率先创建工伤预防线上服务系统和工伤智能一体化服务平台,为用人单位和职工提供联动一体化、互动网络化、主动无感化、机动精准化“四动四化”服务。截至今年11月底,全市工伤保险参保单位3.3万户,参保职工65万人,参保人数持续增长,超额完成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下达计划。 下一步,市人社部门将继续完善工伤保险制度,实施全民参保计划,促进应保尽保、应缴尽缴。进一步拓展渠道,积极推进工伤保险经办信息化建设,大力推广使用工伤预防线上服务系统、完善工伤智能一体化服务平台、完善工伤案件联合调查和快速认定机制、加快建设社保基金监控系统等,多措并举,积极从源头上防止工伤事故发生,推动工伤预防工作日常化、规范化、机制化。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